CP 系列
雅馬哈舞臺鋼琴和模擬合成器的先驅

雅馬哈 CP 系列舞臺鋼琴于 1976 年首次亮相,它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讓樂器在與電吉他和貝斯共同演奏時,擁有足夠的音量。雖然 CP-30 和 CP-70 都是 CP 系列的產品,但它們的內部結構卻截然不同。
CP-70 沿用了原聲鋼琴的基本設計,其聲音由琴槌敲擊繃緊的琴弦產生。CP-70 的每根琴弦都配備了壓電拾音器,能夠將琴弦的振動轉換為電信號,并進行放大輸出。因此,CP-70 的鍵盤手感與原聲鋼琴非常接近,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樂隊音樂家的青睞。
而 CP-30 則是一款配備了模擬音色發生器的電子鋼琴,稱其為真正的模擬合成器也毫不為過。CP-30 甚至還配備了一個“衰減”控制旋鈕,可以同時調節起音和衰減參數,這與普通合成器的 ADSR 包絡非常相似。事實上,CP-30 擁有兩個獨立的音色生成系統,每個系統都能夠進行獨立的衰減控制,這使得它能夠實現一些現代合成器常用的音色合成方法,例如,可以使用第一個音色生成器來制作聲音的起音部分,而使用第二個音色生成器來制作延音部分。

CP-30 和 CP-70 在各自的用戶手冊中也有著不同的稱謂:CP-30 被稱為“電子鋼琴”,而 CP-70 則被稱為“電三角鋼琴”。這也進一步印證了,雖然它們都是 CP 系列的產品,但它們的設計理念卻大相徑庭。
1982 年發布的 CP-7 是雅馬哈最后一款采用模擬音色發生器的 CP 系列樂器。此后,雅馬哈將目光轉向了數字舞臺鋼琴,并開始采用 FM 或 AWM(采樣)技術來生成聲音。隨著合成器產品逐漸在音色創作領域大放異彩,CP 系列也開始專注于對鋼琴音色和功能的忠實再現,并最終演變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 CP 系列舞臺鋼琴。盡管如此,最初的 CP 舞臺鋼琴在開發過程中所積累的技術和經驗依然在其他產品上得到了傳承,例如,某些 MOTIF 系列樂器就擁有逼真的鋼琴鍵盤手感,以及豐富的鋼琴音色預設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