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龍一與雅馬哈合成器
DX7 之緣
坂本龍一的音樂生涯始于傳奇樂隊 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他很早就開始使用合成器進行音樂創作,但那時他很少使用雅馬哈的合成器,而更偏愛其他品牌的合成器。直到 YMO 解散之后,他開始單飛,才逐漸成為雅馬哈的忠實用戶。
坂本龍一在 1984 年 10 月制作個人專輯《圖解音樂百科全書》時開始接觸 DX7。這張專輯的制作從 1982 年底開始,歷時近兩年才完成,而 DX7 正是在這段時間發布的。坂本龍一被 DX7 基于 FM 技術的音色生成方式深深吸引,他驚嘆于 DX7 的音質、靈活的編輯功能以及強大的可擴展性,并開始在錄音室和舞臺上大量使用這臺合成器。他對 DX7 的聲音合成原理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將 DX7 中的算法比作是向各個方向延展的多路調制器組。
DX7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坂本龍一制作音樂的方式。過去,他經常將自己關在錄音室里,花大量的時間來制作音色和歌曲。而現在,他會在家里用 DX7 進行創作和編曲。
坂本龍一為飯島真理制作的首張專輯《玫瑰》(Rosé) 是他使用 DX7 參與制作的第一張專輯,這張專輯也成為了 DX7 早期音色的一個珍貴記錄。
1985 年,坂本龍一發布了個人專輯《未來派》(Futurista)。在這張充滿未來主義風格的專輯中,除了 DX7,他還大量使用了 DX5 和 TX816 等 FM 合成器。《黃土高原》(Kodo Kogen) 中的 FM 電鋼琴音色,以及《G.T.》中的 FM 貝斯音色,都是他在這一時期創作的 FM 音色的經典代表。坂本龍一在當時甚至宣稱,DX7 是他需要的合成器(當然,他其實也需要 Fairlight 和 Emulator 等其他品牌的采樣器)。值得一提的是,Rittor Music 公司還專門為 DX7 發布了一款 ROM 擴展卡帶,里面包含了許多坂本龍一在專輯中使用的音色。


一年之后,坂本龍一帶著一整套 DX 系列合成器開始了他的“媒體快車”(Media Bahn Live) 日本巡演。這也是全球開始在巡演中使用 MIDI 鋼琴。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坂本龍一與雅馬哈的合作關系日益密切。通過與巡演主辦方進行聯合宣傳,雙方的合作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在此后的巡演中,坂本龍一也經常在他的宣傳資料中加入雅馬哈產品的廣告。1987 年,他在“新地理”(Neo Geo) 巡演中將 DX7IIFD 用作了他的主鍵盤,第二代 DX 合成器更加精致的音色也成為了他這一時期音樂作品的標志性元素。值得注意的是,DX7 和 DX7II 在背板上的標志略有不同,因此我們能夠通過照片輕松地區分出坂本龍一在不同時期使用的 DX 合成器。
與雅馬哈的緊密合作與對數字樂器的深刻理解
20 世紀 90 年代,雅馬哈的合成器業務逐漸擺脫了對 DX 系列的依賴。在此期間,坂本龍一為雅馬哈提供了很多幫助。他不僅參與了合成器的開發,還為雅馬哈的數字混音臺以及其他新技術的研發提供了很多寶貴的建議。

1985 年,雅馬哈在澀谷的道玄坂成立了東京研發中心,旨在加強數字樂器的研發工作。后來,我們又在倫敦和紐約成立了類似的研發機構。在 DX7 獲得巨大成功的鼓舞下,雅馬哈建立了官方渠道,用來收集音樂家以及其他用戶的反饋意見,并將這些信息傳遞給位于濱松總部的開發團隊。

坂本龍一也積極參與到這一互動計劃中來,他多次到訪雅馬哈東京和濱松的研發中心,與設計師、工程師以及其他團隊成員交流想法。例如,在 1989 年 SY77 發布的時候,坂本龍一就對它那溫暖的模擬質感和充滿未來感的合成音色贊不絕口,并建議雅馬哈可以邀請專業的音樂家來為這款功能強大的合成器設計音色。事實上,他的這一提議也預示了 20 世紀 90 年代 PCM 音色擴展包時代的到來。SY99 作為 SY 系列的旗艦合成器,也出現在了坂本龍一的個人專輯《心跳》(Heartbeat) 以及重組后的 YMO 的專輯《科技龍》(Technodon) 的制作中。
已故的田中重典先生是雅馬哈東京研發中心的首任負責人,他在坂本龍一與雅馬哈之間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事實上,坂本龍一與田中的相識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70 年代。那時,坂本龍一還只是一位默默無聞的錄音室樂手,經常光顧田中工作的雅馬哈澀谷店。田中先生也曾擔任過日本著名樂隊 Garo 的經紀人,這支樂隊因其名曲《學生街的咖啡館》而廣為人知。田中先生善于與藝術家打交道,并且與坂本龍一私交甚篤。雖然他很少與坂本龍一深入討論具體的產品規劃和技術細節,但他在雅馬哈研發和銷售部門之間扮演著重要的溝通角色。他的才能在于,能夠將坂本龍一的抽象想法和建議,轉化成設計師和工程師能夠理解的語言,并最終將它們變成現實。與此同時,他也會將雅馬哈的愿景傳達給坂本龍一,例如,雅馬哈在音色生成技術等方面的研發計劃以及全新的產品理念。
除了音樂上的合作之外,田中先生還為坂本龍一安排了大量的雅馬哈電子樂器和音響產品的品牌推廣活動,這也充分證明了雙方之間深厚的信任和友誼。

1997 年 1 月 23 日,在橫濱體育館舉行的“三菱電機超級精選‘f’坂本龍一演奏樂團 1997”(Mitsubishi Electric Super Selection ‘f’ Ryuichi Sakamoto PLAYING THE ORCHESTRA 1997) 巡回演唱會的最后一場演出中,雅馬哈在坂本龍一的全力配合下,公開測試了“互聯網 MIDI 現場系統”。這也是世界上開始在音樂會現場實時直播演出數據。田中先生作為項目負責人,協調了雅馬哈集團的資源,為項目的成功實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坂本龍一與田中先生還與日本樂器協會(一個由全日本 785 家樂器企業組成的行業協會)合作,成立了“學校音樂復興基金”。該基金旨在為 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和海嘯的受災地區的學校提供音樂方面的援助,例如維修或更換受損的樂器等等。在該項目的支持下成立的“東北青少年管弦樂團”至今仍在積極地活動著。在“學校音樂復興基金”成立十周年之際,雅馬哈授予了田中重典先生杰出貢獻獎,以表彰他多年來為雅馬哈以及音樂事業做出的貢獻。
時間快進到 1993 年,坂本龍一來到位于濱松的雅馬哈總部,參加一個關于定制鋼琴的會議。期間,我們向他展示了剛剛開發完成的兩款合成器:VL1 和 VP1,并希望能夠聽取他的意見和建議。這兩款合成器采用了當時先進的物理建模音色生成技術。坂本龍一被它們強大的音樂表現力深深地震撼,并且對通過同時調整多個參數來實時改變聲音音色的方式非常感興趣。VL1 和 VP1 的音色變形功能也為坂本龍一后來的音樂創作提供了靈感。他指出,這兩款合成器也適用于現代音樂的創作。這次交流以及其他與坂本龍一先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都極大地鼓舞了雅馬哈的工程師們。

20 世紀 90 年代后期,個人電腦的迅速普及也讓日本的合成器廠商們意識到了“桌面音樂”的巨大潛力。雅馬哈也積極探索利用電腦和互聯網進行音樂創作的各種可能性,并發布了一些優秀的產品,例如能夠讓網站播放音樂的瀏覽器插件 MIDPLUG,以及合成器音色通用標準 XG。坂本龍一也敏銳地捕捉到了互聯網的巨大潛力,并積極推廣雅馬哈的 XG 合成器。
1997 年春,雅馬哈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廣告中出現了坂本龍一、小室哲哉和富田勛三位日本頂級合成器藝術家的身影,并獲得了當年“日本報紙廣告獎”的獎項。

1998 年,雅馬哈推出了新一代的旗艦合成器 EX5。坂本龍一從一開始便參與到 EX5 的開發過程中,在多次評估會議上提出了他的想法和建議。與當時的許多音樂人一樣,他也非常喜歡功能強大的 PCM 音色發生器,但他也意識到這種音色生成方式在表現力方面存在局限性。EX5 同時配備了五種不同的音色生成引擎,這讓他非常興奮。在錄音和現場演出中,他也經常使用 EX5 的采樣功能以及控制旋鈕和滑音輪來進行演奏。坂本龍一還將 EX5 全新開發的 AN 音色發生器應用到了他的音樂作品中,并且非常喜歡用它那配備了 76 鍵 FS 鍵盤的版本作為錄音室的主鍵盤。為了表達他對 EX 系列的喜愛,尤其是后來推出的銀色特別版 EX5S,坂本龍一參與拍攝了幾組雅馬哈的廣告,這些照片都是在他當時居住的紐約拍攝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許多雅馬哈的合成器用戶建議我們改進產品的用戶界面。盡管傳統的控制面板設計依然受到一部分用戶的喜愛,但也有很多人建議我們應該學習蘋果公司的設計理念,打造更加現代、更加新穎的用戶界面。
回歸本源

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末期,隨著“鋼琴合成器”的問世,雅馬哈的合成器產品線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款合成器不僅擁有高度逼真的鋼琴音色,而且能夠提供接近真實鋼琴的演奏手感,這也是許多鍵盤手夢寐以求的樂器。關于鋼琴合成器的故事,我們以后再談,這里我們只需要知道,坂本龍一經常使用 1999 年發布的 S80 鋼琴合成器。在那些無法擺放三角鋼琴的演出場合,坂本龍一幾乎都會使用 S80,這對提升雅馬哈 S 系列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8 年 11 月,坂本龍一發布了他的第 13 張個人專輯《BTTB》(Back to The Basics) (回歸本源),并在次年發布了《Ura BTTB》(Another Side of BTTB) (BTTB 的另一面),這兩張專輯標志著他回歸鋼琴本源。作為雅馬哈 S 系列鋼琴合成器的忠實擁躉,坂本龍一多年來一直鐘愛著這一系列的產品,從 S80 到后來的 S90 和 S90ES,都經常出現在他的音樂作品和現場演出中。

坂本龍一對 MOTIF 系列的熱情與他對 DX 系列的喜愛如出一轍。2003 年,在 DX7 誕生 20 周年之際,他作為雅馬哈合成器的品牌大使,為 MOTIF 拍攝了一組廣告。從 2001 年的初代 MOTIF 到 2010 年的 MOTIF XF,該系列的每一代產品都在功能上進行了自然的迭代更新,這也使得坂本龍一以及其他音樂人能夠輕松地適應新產品的變化。由于 76 鍵的 FS 鍵盤手感佳,他經常會使用配備了這款鍵盤的 MOTIF 進行演奏。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在他的三角鋼琴上,擺放著一臺他心愛的 MOTIF 合成器。此外,在 YMO 于 2007 年重組之后,MOTIF XS 和 XF 也成為了他們現場演出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0 年,坂本龍一在銀座雅馬哈音樂廳的翻新重開紀念活動上,使用 CP1 旗艦舞臺鋼琴進行演奏。在舞臺上,兩臺通過 MIDI 線纜連接的三角鋼琴分列兩側,CP1 則位于舞臺中央。坂本龍一并沒有使用 CP1 的鋼琴音色,而是主要用它來演奏全新的頻譜成分建模音色發生器所產生的細膩的電鋼琴音色。他在現場不僅展示了 CP1 的強大功能,還分享了它在模擬經典電鋼琴音色方面的獨特魅力。在演出的后半段,他甚至還即興發揮,玩起了 CP1 背板上雅馬哈標志的燈光開關,引得現場觀眾一片歡笑。


坂本龍一也是最早將 MONTAGE 應用于錄音的音樂人之一。2015 年 8 月,他帶著 MONTAGE 的原型機來到了東京紅牛錄音棚,為即將上映的電影《與母親同住》進行配樂工作。當時,他剛剛從口咽癌的治療中康復。雖然當時安裝在原型機上的系統還不完善,但雅馬哈的設計師還是向他演示了 MONTAGE 的動態控制功能,尤其是“超級旋鈕”和“運動音序器”。坂本龍一對此非常感興趣,并提出了一系列極具深度的問題。例如,他詢問音頻節奏同步功能是否能夠跟蹤自然變化的節奏,以及包絡跟隨器的分辨率是否能夠避免它試圖追蹤那些極低音符的波形。此外,他還與設計師們深入探討了如何利用擴展銜接 (XA) 功能和超級音色(雅馬哈合成器的獨特功能,能夠以高度逼真的方式再現原聲樂器的演奏技巧),來模擬弦樂器和管樂器的雙音以及其他特殊的演奏技巧。這次交流的內容涵蓋了合成器之外的許多音樂理念,坂本龍一先生淵博的知識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給我們的團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晚年的坂本龍一經常在錄音和演出中使用 MONTAGE 和 CP88,演奏一些經典模擬音色以外的聲音。2020 年,坂本龍一再次被診斷出癌癥。在談到他經常在家中演奏的 CP88 舞臺鋼琴時,他說道:“雅馬哈借給我了一臺觸感和音色都非常接近真實鋼琴的合成鋼琴,我經常用它來練習。我會對力度曲線進行一些微調。它的琴鍵比大多數合成器的琴鍵都要重,更接近原聲鋼琴的觸感。”
我始終相信,坂本龍一先生精湛的音樂造詣、超前的音樂理念以及他在音樂界的影響力,都為雅馬哈在產品研發、品牌建設、市場推廣以及產品銷售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的記憶中,與坂本龍一先生合作開發合成器、設計定制鋼琴、為他的現場演出提供技術支持以及錄制他的經典作品《Energy Flow》的經歷,數不勝數。然而,最讓我難忘的還是 2022 年 9 月在東京 NHK 廣播中心為他進行的最后一次錄音。雖然語言已經無法描述他當時在與病魔抗爭的過程中,依然堅持創作的偉大精神,但我相信,電影《坂本龍一:作品集》(Ryuichi Sakamoto | Opus) 中所記錄的那些珍貴畫面,能夠將他的音樂之美,傳遞給更多人。2023 年 3 月 28 日,坂本龍一先生與世長辭,享年 71 歲。為了紀念他,我會繼續努力,將他的音樂作品和精神遺產傳承下去。
小島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