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妻系列在线视频-国产av麻豆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国产激情av-人妻中出中文字幕视频

日本流行音樂與雅馬哈合成器

1983 年,雅馬哈 DX7 進入日本流行音樂市場。當時,MIDI 技術的普及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日本流行音樂的格局。合成器的出現開始沖擊傳統的“鼓、貝斯、吉他、鋼琴”的樂隊編制形式,而同步錄音等錄音室技術的革新也加速了這一進程,推動著日本流行音樂在聲音和技術方面不斷革新。原本只需要掌握鋼琴和風琴演奏技巧的鍵盤手們,不得不開始學習聲音合成和音序編排,而這也催生了一個全新的職業:合成器操作員或合成師。為了更好地了解雅馬哈合成器在這一轉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采訪了四位活躍在日本流行音樂前沿的合成器程序員,他們自 20 世紀 80 年代至今一直活躍在日本流行音樂界,并與眾多知名音樂人保持著密切的合作。

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中山信彥 (NN)、橋本茂明 (SH)、門谷良典 (YK) 和毛利靖 (YM),他們都曾與許多家喻戶曉的日本流行音樂人合作過。在采訪開始,我們首先詢問了他們是如何進入合成器編程這個領域的。

Discussion image

問:信彥,你最初與合成器結緣的契機是什么?

Nobuhiko Nakayama

NN:事情發生在 1980 年,當時我在一家名為 Sun Lease 的樂器租賃公司工作,這家公司負責為雅馬哈音樂基金會管理樂器。有一天,我在樂器倉庫里發現了一臺 Moog 模塊化合成器,我深深地被它吸引,開始嘗試各種旋鈕,探索不同的聲音,老板看到后,當場決定讓我負責合成器這一塊。后來,我成為了當時一位知名合成器演奏家的助理,但他總是遲到(笑)。有一天,制作人讓我頂替他上場,我的合成器生涯也就此開始了。

那個年代,獲取信息并不容易,尤其是對于海外的合成器。我記得在每次錄音的間隙,我都會花好幾個小時來研究英文說明書,直到弄明白它的使用方法。

問:良典,你也是從助理做起的嗎?

Yoshinori Kadoya

YK:我是在 1988 年加入由藤井武先生創辦的 Top 公司的,他們把我派到不同的錄音室去工作。大約半年后,我非常幸運地獲得了一個與小林武史合作的機會,當時我在原由子的錄音室工作,小林武史邀請我去幫他為大貫妙子進行前期制作。我負責操作一臺剛剛發布的 Mac 版 Vision 音序器,這款音序器讓我吃了不少苦頭,我差點就放棄了。

但最終我還是成功馴服了它。這次經歷也為我帶來了與南方之星樂隊合作的機會,直到現在,我仍然在和他們一起工作。

問:靖,我相信你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進入這個行業的......

Yasushi Mohri

YM:沒錯。我最初接觸的是打擊樂器。1995 年,我在學校里聽說編曲家門倉聰正在招募助理。當時我對錄音室的工作充滿了好奇,于是就報名參加了面試。當各種樂器的聲音,包括鼓的聲音,從一大堆設備中傳出來的時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意識到,合成器并不僅僅是用來發出嗶嗶啵啵的聲音。從那時起,我便對合成器打擊樂著了迷,我嘗試用一臺合成器來完成盡可能多的打擊樂音軌的制作。后來,我向公司申請成為一名合成器程序員,他們也同意了。但在新的崗位上,我不僅需要編寫鼓的音序,還要學習如何在合成器上設計音色,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問:茂明,你是如何開啟你的職業生涯的?

Shigeaki Hashimoto

SH:我從高中就開始玩樂隊,但是,作為一支業余樂隊,我們沒有專業的調音師,只能自己來完成混音工作。這也讓我萌生了成為一名音頻工程師的想法。高中畢業后,我進入了一家職業學院學習擴聲技術。畢業后,我開始尋找音頻工程師的工作,并去一家名為 Smile Garage 的錄音室面試。當錄音室的一位合成器程序員得知我會彈鍵盤后,便詢問我是否有興趣加入他們的部門。就這樣,我誤打誤撞地開始了我的合成器程序員生涯。最初的四五年里,我一直跟著當時兩位頂級的合成器程序員坂田至 (Itaru Sakoda) 和石川鐵夫 (Tetsuo Ishikawa) 學習,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后來,他們開始讓我獨立負責一些項目,最終我也能夠獨當一面了。后來,我現在所在的 Smile Group 的社長讓我去協助山下達郎,因為他的專輯制作進度有點落后。這對我的職業生涯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直到現在,我仍然在為山下達郎以及竹內瑪利亞等音樂人的項目提供技術支持。

問:各位老師能否分享一些與雅馬哈合成器相關的難忘經歷?

NN:在 20 世紀 80 年代,雅馬哈流行歌曲大賽以及雅馬哈世界歌謠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參賽者必須使用雅馬哈的樂器。因此,我們經常需要將那些原本用其他品牌的合成器制作的音色,重新用雅馬哈合成器進行編程。我還參與了雅馬哈 DX7 原廠音色 ROM 的制作。

YM:我剛入行的時候,雅馬哈已經推出了 SY 系列合成器。在 MOTIF 出現之前,每一代新的合成器在規格和聲音合成的方式上都與之前的型號有很大的區別。每當公司購買了新的合成器,我都會迫不及待地翻閱說明書,學習如何使用它們。尤其是跟坂本龍一合作的時候,他總是會把最新的雅馬哈合成器寄給我,讓我壓力山大(笑)。

TX802

YK:我總是隨身帶著一臺 TX802。雅馬哈合成器以其清晰、通透的聲音而著稱,但這有時會導致它的聲音在混音中過于突出......我確實經常使用雅馬哈合成器來制作電鋼琴和貝斯音色。

NN:你甚至可以從 TX802 底部抽出參考卡片(注 1)。這種設計真是太“復古”了!

YM:是啊,但我認為這個設計非常棒。

SH:TX816 也有類似的設計,我也經常用它來查看信息。

TX816, TX802

YM:還有人記得呼吸控制器嗎?我認為它是一個非常棒的輸入設備,但現在已經停產了,再也買不到了。我最近想用呼吸控制器,所以想淘個二手的,但一想到它要含在嘴里……我有點下不去嘴(笑)。

NN:確實,使用呼吸控制器對肺活量有一定的要求。我以前看過外國音樂人用呼吸控制器演奏,覺得特別酷。但當我第一次嘗試的時候才發現,這比我想象的要難得多。

注 1:

在 TX802 等合成器底部,可以抽出印有算法和參數信息的塑料卡片,這些信息與 DX7 面板上的信息完全一致。在那個只能通過按鈕和字符顯示屏進行音色編輯的年代,這張卡片對合成器程序員來說至關重要。

問:所以說,雅馬哈品牌在合成器方面,是與 FM 技術緊密相連的,是這樣嗎?

SH:我接觸的第一臺合成器就是 DX7。它確實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不僅支持復音演奏,而且可以存儲音色,并為音色命名,而且價格也很合理。在 DX7 之前,即使合成器支持音色存儲,我們也只能把音色指定到某個按鈕上,為了避免忘記每個按鈕對應的音色,我們不得不在面板上貼上寫著音色名稱的標簽紙。而 DX7 允許我們在內存中為每個音色命名。我在現場演出時,通常會以歌曲的名字來命名音色。

我至今仍然在使用 TX816,因為它的 FM 音色非常干凈、純粹,即使添加了混響、合唱等效果,音質也絲毫不受影響。山下達郎喜歡用單聲道錄制合成器,并且非常喜歡 FM 音色發生器,因為它不像現代合成器那樣會占用整個頻譜,FM 音色發生器可以用來制作那些頻率分布非常集中的聲音。

Nobuhiko Nakayama

NN:DX7 的風格與之前的合成器截然不同。在它出現之前,沒有一臺合成器能夠發出如此逼真的鋼琴音色,尤其是電鋼琴音色。DX7 的音色表現力以及復音功能,在當時都是開創性的。DX7 很快便成為了制作電鋼琴音色的優選,也成為了當代都市音樂的標志性音色。

DX7

YM:DX7 的鍵盤手感也非常好。這臺樂器給人的感覺是它絕非玩具。我不知道這是否得益于它將出色的鍵盤與頻率調制技術結合在一起的設計。用 DX7 演奏自己設計的音色時,會產生一種人機合一的奇妙感受,仿佛它能讀懂你的想法。即使是在觀看別人演奏時,我也能夠感受到這種人與機器之間的默契。不過……如果 DX7 從一開始就配備濾波器就更好了。

問:事實上,數字濾波器直到 1989 年 SY 系列發布才出現。

YM:啊,原來如此,怪不得 DX7 沒有配備濾波器。

NN:我記得在 NAMM 展上,DX7 上市后不久,世界各地的 DIY 愛好者開發了許多 DX7 的配件和擴展設備,其中就包括可以外接的模擬濾波器。你只需要將 DX7 的模擬音頻輸出信號,連接到這個濾波器的輸入接口就能使用它。除此之外,他們還制作了帶有多個參數旋鈕的控制面板,以及用來存放 ROM 卡帶的盒子。

問:DX7 與 MIDI 的同時出現,是否也是它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NN:與 DX7 同年發布的 Oberheim OB8 合成器也支持 MIDI 標準。我會將這兩臺合成器疊加在一起使用,用 DX7 來制作聲音的起音部分,而用 OB8 來補充音色的其他部分,它們的聲音搭配起來非常棒。

YK:確實,DX7 作為主控鍵盤也非常受歡迎。

SH:由于 DX7 和 DX7II 的鍵盤手感非常好,許多編曲家和演奏家都會在錄音室里使用它們,但由于它們的最大力度值只能達到 126,因此在使用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煩。有些其他品牌的合成器必須要有 127 的力度值才能正確發聲,所以我們使用了一臺 MEP4(注 2)來提升 MIDI 的力度值。

注 2:

雅馬哈 MEP4 是一款 MIDI 事件處理器,它能夠實時改變 MIDI 通道、控制信息以及其他 MIDI 參數,在許多錄音室都是必不可少的設備。

問:您對 FM 音色發生器的獨特聲音有什么看法?

YK:我一直在使用 TX802。FM 合成是我制作電鋼琴、貝斯、撥弦樂器以及牛鈴等音色的首選方式。我以前經常使用“銀河”(Galaxy) 這款軟件來保存我創作的音色,現在我已經把這些數據轉換成了軟件合成器能夠識別的 DX 格式,這樣我就可以繼續使用我以前創作的那些音色了。

Shigeaki Hashimoto

SH:我至今仍在錄音室里使用 TX816。12 位的 DAC 賦予了它獨特的聲音特質,但它確實需要定期維護。你會經常在 TX816 的釋音階段聽到類似“水流聲”的噪音,但低比特率的聲音也更厚實,高音部分在混音中會更加突出。即使是 DX7 和 DX7II 的聲音也有著細微的差別。DX7II 的聲音非常干凈,而 DX7 的聲音雖然略帶噪音,但卻能夠很好地融入管弦樂的編曲中。

NN:還記得那個將 DX 電鋼琴與原聲鋼琴疊加在一起,來模擬大衛·福斯特 (David Foster) 音色的年代嗎?DX 合成器還支持微調功能(注 3),這在與原聲樂器合奏的時候非常實用。

注 3:

電子樂器通常使用平均律進行調音,而微調功能允許用戶對每一個音符(C、C#、D、D#、E、F、F#、G、G#、A 以及 A#)進行單獨的微調,從而可以實現純大調、純小調以及其他不同的音階。

問:據說,在 DX 時代結束后,AWM 音色發生器成為了 SY 系列合成器的核心。但與 FM 音色發生器相比,AWM 音色發生器的音色卻缺少了一些辨識度。請問各位在工作中是否使用過雅馬哈的這些合成器?

NN:我覺得雅馬哈合成器在一些常規的應用場景中依然非常實用。在當時,我們會在機架上堆疊各種各樣的合成器,并將它們通過 MIDI 連接起來,創造出新的聲音。將不同品牌的合成器組合在一起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音樂帶來更加豐富的層次感,雅馬哈合成器也經常被用在這種配置中。

YM:雖然 SY 系列取代了 DX 系列,但它本身也內置了 FM 音色發生器,并且支持音色疊加功能。我們可以使用 SY 合成器在內部將不同的音色疊加在一起,創造出一些原本需要通過 MIDI 將獨立的 FM 和 PCM 合成器連接起來才能實現的音色。因此,我相信 SY 系列在錄音室里還是很有用的。

NN:另外,我們日本人好像不太喜歡直接使用預設音色(笑)。在錄音室里,我們必須要讓別人覺得我們一直在努力工作,所以我們可能會對預設音色進行一些編輯,讓自己看起來很忙的樣子。

問:各位能否分享一些你們為合作的音樂人制作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聲音?

NN:岡村孝子的歌曲《電車》(Densha) 中有一段 DX7 的音序,我認為這段音序只能使用 FM 音色發生器,甚至只能用雅馬哈 DX 合成器才能做出來。另外,宇多田光的《給我一個理由》(Give Me a Reason) 中也使用了 FM 電鋼琴音色。這首歌的混音中,在低頻部分有一個合成器的節奏 Loop,聽起來很特別,但我非常喜歡它,也許是因為它現在聽起來仍然很新穎。

FS1R

YM: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牧原敬之的《彗星》(Suisei) 中使用的 FS1R 的音色。在聽到這首歌的小樣以及歌名后,我就決定要使用 FS1R。我設計的音色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能夠充分展現出這款合成器的獨特魅力,這讓我非常開心。

Yoshinori Kadoya

YK:有很多,說到電鋼琴音色,我比較喜歡南方之星樂隊的《東京莎莉醬》(Tokyo Sally-chan) 中的電鋼琴音色。它從歌曲的開頭便展現出一種強烈的沖擊力,低頻非常渾厚。這段電鋼琴音軌是由一臺 FM 音色發生器制作的,整體的音色設計非常出色。大貫妙子的《What To Do 'Cause I Love You》中的撥弦音色也是由 FM 合成器制作的。我把這個音色命名為“讃岐巖”(Sanukite),盡管當時我從未聽過敲擊這種火山巖所發出的聲音,只是覺得它應該就是這種聲音(笑)。當時,我們正在紐約與吉他手馬克·里博 (Marc Ribot) 一起錄制這首歌曲,他非常喜歡這種音色,還說它有一種能夠“擊碎骨頭”的穿透力。說到鐘聲,小泉今日子的歌曲《遇見你真好》(Anata Ni Aete Yokatta) 中不斷攀升的鐘聲是由 TX802 的牛鈴和其他一些類似音色疊加在一起,并進行了壓縮處理后得到的。

SH:TM NETWORK 的《玻璃少年》(Garasu no Shonen) 前奏中的鐘聲是由四軌 TX816 的音色與另一家公司的合成器的聲音混合而成的,它已經成為了 TM NETWORK 的標志性聲音,每次在演唱會上演奏這首歌,臺下的觀眾都會立刻沸騰起來。在制作合成器貝斯音色時,我們會將 FM 合成器的聲音與 Sequential Circuits Pro-One 的聲音混合在一起,這已經成為了我們公司的傳統。在 TM NETWORK 和山下達郎的作品中,你都可以聽到這種貝斯音色。

問:茂明,你在使用 TX816 的時候,是直接在合成器上編輯音色嗎?

SH:我以前用 Unisyn 軟件來編輯音色,但現在我使用的是 Mac 版的 Midi Quest12。電腦與合成器之間通過 MIDI 接口進行連接,在按下“模塊選擇”按鈕后,它們就可以開始通信了。如果為每個模塊單獨配備 MIDI 接口會更方便一些。

問:在日本音樂制作中,有哪些獨特的合成器使用方法?

NN:“鋪底” (Pad) 是一種由簡單和弦組成的氛圍聲部,它只能在合成器上制作。許多音樂制作人,尤其是在 20 世紀 80 和 90 年代,會在錄音的開始階段錄制鋪底音軌,用來填補鋼琴、吉他以及其他樂器之間的空白,讓混音更加飽滿、富有層次感。在日本流行音樂中,我們習慣用和聲來襯托主旋律,從這個角度來說,鋪底音軌在編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用數字合成器制作的鋪底音色往往會過于突出,因此模擬合成器通常效果更好。

SH:例如,吉他手有時會故意彈奏一些不在和弦內的音符,這會導致伴奏中出現一些類似于演奏錯誤的空缺。有些制作人會要求我用合成器來填補這些空缺,讓音樂聽起來更和諧。有時,這種無意間創造出來的和弦反而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問:在進行音色設計時,你們是否需要從編曲或錄音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YK:制作人通常只會給我們一個模糊的概念,例如,在歌曲的某個部分需要加一個什么樣的音色。我們則會盡力嘗試各種方案。一般來說,我們都會把設計好的所有音色都拿給制作人試聽,讓他來最終決定選擇哪一個方案。有時,甚至在混音完成后,音色還會被替換掉。

Yasushi Mohri

YM:牧原敬之也是這樣。有時,我們以為混音已經完成了,他卻會突然提出要更換底鼓的音色。好在現在我們可以很方便地管理所有錄音工程的文件,只需把對應的文件發送給他就可以了。事實上,現在比以前方便多了,因為我們可以一次性給他發送多個不同版本的底鼓音色,讓他來選擇自己喜歡的。

NN:在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以前,多軌錄音機最多只有 24 個音軌。因此,合成器程序員通常會隨身攜帶自己的效果器,并在錄音時將效果添加進去。我記得有些時候,錄音師會要求我把混響等效果關掉,等混音的時候再加。當然,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提供的都是完整的音軌。

SH:山下達郎剛出道的時候,錄音室的多軌錄音機只有 16 個音軌,而當時的錄音師也更傾向于使用單聲道錄制樂器,這樣可以節省寶貴的音軌,以便在最后錄制多軌人聲。即使是現在,弦樂等音色有時也會使用單聲道錄制。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一個音軌在單聲道的情況下無法正常播放,那么在立體聲的情況下肯定也無法正常播放。因此,合成器音軌在錄制時通常也會使用單聲道,只有在后期需要的時候才會將其轉換成立體聲。

問:現在還在使用硬件合成器錄音嗎?

YK:我現在只使用軟件合成器,即使是 FM 音色,我也會使用軟件合成器來制作。

SH:我前面提到過,我還在使用 TX816,我們錄音室的主控鍵盤是 SY99。除此之外,我還有一臺 DX7II、一臺 FS1R,我也在使用 MONTAGE。我的首選電鋼琴音色來自 DX 合成器,但如果需要一些更有特色的音色,我通常會使用 MONTAGE。它在制作鼓、貝斯以及其他鍵盤樂器音色時也非常實用。事實上,我們有很多 MONTAGE 硬件合成器,既用于錄音室,也用于舞臺演出。

CS1x

NN:在雅馬哈的硬件合成器中,我現在還在使用 CS1x。它非常適合制作那種非常順滑、不占用低頻的鋪底音色。如果它壞了,我就得“關門大吉”了(笑)。

YM:回想當年,我們經常需要帶著沉重的設備到處跑,每天都要在不同的錄音室搭建設備,感覺自己更像是一個搬運工,而不是合成器程序員。所以現在能夠在電腦上完成所有工作,真是太幸福了。我相信未來的音樂制作一定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我現在很少會使用硬件合成器,但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音色,我還是會用硬件合成器來制作。畢竟,有些時候,通過調節旋鈕和按鈕來制作音色會比在電腦上翻找音色庫更加高效。

YK:沒錯,現在的軟件合成器的預設音色實在是太多了,一不小心就會迷失在音色的海洋中(笑)。

YM:我現在已經很少會將硬件合成器上的音色保存下來了,我會直接將音頻錄制下來,然后關掉合成器。也許是因為我已經習慣了硬件合成器上更高質量的數模轉換器,那些使用軟件合成器制作的音色總讓我感覺缺少了一些質感和力量。硬件合成器的聲音更加扎實,更有沖擊力。對我來說,這是硬件合成器最大的優勢之一。

問:您希望未來的硬件合成器能夠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SH:能否讓按鈕的布局更加直觀一些?例如,讓用戶能夠一眼就看出哪些按鈕是用來選擇音色的。我覺得現代合成器的按鈕太多了,相比之下,DX7 的設計看起來更加優雅。此外,我還希望按鈕能夠在不需要的時候鎖定,這樣在現場演出時,如果只有那些用來切換音色的按鈕處于活動狀態,就能有效地避免誤觸。

YK:我在錄音的時候會用 CP4 Stage 作為主控鍵盤。我會在控制面板上貼一塊定制的透明塑料板,這樣就不會誤觸了。但是,在現場演出時就不能這樣做了。最近的一次演出中,鍵盤手就不小心按錯了按鈕,導致整個鋪底音色的音調都低了一個八度。

NN:我們經常會把樂譜放在合成器上,對吧?在樂譜上寫字的時候就很容易誤觸按鈕。然后就會聽到合成器發出“嗶、嗶、嗶”的聲音,真是讓人膽戰心驚(笑)。

YM:我希望能夠出現一臺可以處理所有類型聲音的硬件合成器,我指的不是那種大而全的硬件工作站,更像是能夠兼容減法合成、FM 合成以及所有其他合成技術的基于 DAW 的系統。我認為它應該是一款音色發生器模塊,而不是鍵盤合成器。如果它需要支持板載音色編輯功能,那么桌面式的設計應該更合適。

YK:如果要編輯音色,當然少不了旋鈕了,對吧?

結語

與四位嘉賓圍繞合成器的話題,我們暢談了三個小時,他們分享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見解,讓我們意猶未盡。雖然我們無法將所有內容都記錄下來,但依然收獲頗豐。首先,DX7 等雅馬哈合成器對 J-Pop 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次,雅馬哈在 1983 年推出的 FM 音色發生器,至今依然被許多音樂人使用,這也是我們在最新的 Montage 合成器上加入 FM-X 音色發生器的原因之一。例如,目前的 Montage M 不僅能夠實現錄音室常用的音色疊加功能,還支持音色之間的平滑變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雅馬哈將會推出一款融合了 VL、AN、FS 以及雅馬哈過去數十年研發的所有合成技術的全新合成器。

A group photo A group photo

中山信彥

中山信彥

中山信彥先生的職業生涯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他曾為宇多田光、椎名林檎等多位日本頂級流行音樂人擔任合成器程序員,并參與了中島美雪“歌會 Vol.1”巡演,擔任合成器操作員。近年來,他一直致力于在現場演出中探索模塊化合成器的可能性,并參與了實驗音樂團體“電子海面”(DenshiKaimen) 以及其他個人音樂項目。

門谷良典

門谷良典

門谷良典先生于 1988 年加入 Top 公司,擔任公司社長藤井武先生的助理,由此開啟了他的音樂生涯。次年,他開始與小林武史合作,并參與了大貫妙子、南方之星、Mr.Children、小泉今日子、井上陽水、渡邊美里等眾多知名音樂人的專輯錄制工作。目前,他擔任桑田佳祐和南方之星等音樂人的合成器程序員和操作員。

橋本茂明

橋本茂明

作為一名合成器程序員,橋本茂明先生曾參與過山下達郎和竹內瑪利亞等知名音樂人的專輯制作。同時,他也是一名錄音工程師,最近參與了山下達郎專輯《Softly》的混音工作。他將自己的使命定義為“用聲音改善世界”,并致力于將經典的硬件合成器與軟件合成器相結合,創造出更加美好的聲音。

毛利靖司

毛利靖司

毛利靖司先生不僅曾擔任世界著名音樂家坂本龍一的助理,還參與過槇原敬之等音樂人的專輯錄制和現場演出,并擔任過程序員、合成器操作員、和聲以及打擊樂手等多種角色。他還是 Animelo Summer Live(動漫歌曲音樂節)等大型活動的幕后功臣。近年來,他組建了“毛利靖司與最棒樂隊”(Yasushi Mohri & The Best),并在樂隊的 YouTube 頻道發布了眾多動漫歌曲的翻唱作品,這些作品的演奏完全沒有使用電腦。

瀏覽更多趣聞軼事

了解更多關于合成器50周年